2010-08-24
作者:通威
成都作為西部大開發建設體系中的重要區域,并于2009年被國務院列為城鄉統籌發展的國家級綜合試驗區,更順勢推出世界田園城市規劃的新思路,為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做出了積極探索。通威集團作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密切聯系農村,致力于新型農業化建設和農業標準化工作,參與并見證了這一歷史進程。作為發端于四川的民營企業代表,通威集團將如何抓住政策機遇進一步發展壯大?就此,中國企業家雜志于8月20日在通威集團總部專訪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
針對“成都的優勢和機遇在哪里?如何看待成都的軟實力和城鄉統籌?”等問題,劉主席精辟地闡述到:“成都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地域和文化底蘊。從自然地理來講,成都處于四川盆地的中心,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尤其是兩千多年前建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從根本上保證了這里風調雨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形象地說,成都正如一個從遠古時代到現代一直在持續沸騰的火鍋,各種文化、各方人士,都在漫長的歷史中投入到成都這一火鍋中來了,五方雜處,多元融合,造就了其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的文化特征,并且這只火鍋在保留歷史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吸收了大量外來的、新潮的、時尚的文化元素。有人說成都人有些盆地意識,認為交通是四川發展的瓶頸,那都是過去的看法。如今這里交通條件優越,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等資源豐富。近年來,成都被稱之為‘城中有鄉村,田園在家門’,我們應該思考,怎么樣把農民變成市民,怎么樣在這個過程中防治大城市病的累積,減少交通環境的惡化,這對全國都是很好的嘗試。事實上,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是每一個實現現代工業文明、每一個從初步發展到中等發展再到發達國家的必由之路。城鄉統籌就是一種有效的整合手段,過去30年到未來30年,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就是把農村的人口轉移到城市中去,加快了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的進程,歷史把這個幸運的機會給了成都。從城鄉統籌談到三農問題,我認為一定要把農民盡量減少,農民一定要進城,人口流動的方向必然影響城市的發展,勞動關系的變革也會為城市帶來新的機遇。”
結合成都市政府聯動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構成的“三化”的部署規劃,劉主席還介紹了通威成功打造的“蓉崍模式”,“集飼養、加工、生產、銷售、擔保等核心流程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從企業鏈、價值鏈、供需鏈和空間鏈等層次實現了無縫銜接,并在均衡對接和相互依托的基礎上,于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大膽創新。同時,注入管理一體化思想,達成組織、計劃、指揮、監督和調節等職能的有機聯動。此舉既保證了農戶的穩定收益,也為城鄉結合提供了有效途徑。劉主席指出,目前該產業鏈運作順利,正進一步加大整合資源和吸引資金的力度,按市場化運作方式做大、做強和做活當地的生豬產業。劉主席更藉此表示,通威將堅定不移地走高端化、分層化、細分化之路,服務三農,助力產業升級,以文化、技術、資金、資源、人才優勢為依托,加強企業帶動能力,為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
隨后,劉主席向中國企業家雜志記者簽贈了和西南財經大學能源研究所劉建生所長聯合著述的《能源革命:改變21世紀》一書,并就新能源光伏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構想做了相關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