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
西方第一次真正被中國人的科技爆發能力驚住,是因為光伏,新能源。大約十幾年前,對產業格局來說也就是“昨天”,光伏的原材料、關鍵設備和技術、市場還都三頭在外,中國光伏企業只能算組裝廠。但一轉眼,全球80%甚至90%以上的各種光伏產品全都是中國生產的了。甚至有人認為,光伏現在成了中國屈指可數可以卡美國脖子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自2018年以來,中國光伏產品對歐出口持續攀升,歐洲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組件約占其需求總量的90%。
歐洲光伏能源專家和業內人士均表示,中國在光伏領域的技術發展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也讓歐洲受益。
《財富》2023世界500強上榜的唯一一家光伏企業,是中國的通威,這個光伏巨無霸用成本、技術和規模優勢橫掃歐美同行,創造了一個中國人在科技行業從無到有,并且迅速登頂的奇跡。可以說,這家中國企業演繹了新質生產力的能量釋放。
就在轉眼間,我們乘坐飛機,甚至有時候是坐高鐵和開車,能窺見中國大地上成片的灰黑色的太陽能電池板。新能源最早是歐洲人倡導的,光電技術最早是美國人開發的,但是中國迅速躋身新能源技術研發、產品制造和使用的頭部大國行列,把西方人幾乎“整懵了”。外部感受如此復雜,我們可能想不到,居然早在2011年,歐美各國就開始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制裁,這與推動綠色能源、重建世界能源供應結構的人類共同愿望背道而馳。
而在國內,2020年時新能源行業經歷一波大爆發,大量資本、企業進入新能源行業,行業技術突飛猛進,全產業鏈迅速擴容,競爭也空前激烈化。近段時間,幾家頭部光伏企業各自發布了 2023年年報,經營效益大多也面臨了短期下滑。
光伏組件在沙地中大規模安裝,可為地表遮光擋風,減少地表水分蒸發,有效降低風速,不僅能用于發電,還可以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市場經濟就是這樣,它會帶來波動,但它的終極規律是塑造強者,優勝劣汰。中國光伏企業的“內卷”結果是小企業落入流星效應,而在技術、規模、成本等方面掌握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成長為全球意義的光伏巨無霸。歐美的光伏企業太優哉游哉了,在制裁中國光伏12年后,去年歐盟委員會才正式公布,爭取到2030年將光伏和電池等關鍵綠色工業的本土產能提高到40%。中國的優秀光伏企業實際在全球已經攻城掠地再無對手。
我們看到,盡管面臨周期性的行業寒冬,中國光伏頭部企業在產能規模、技術儲備、成本控制等方面依然具備很強的全球競爭力。光伏各環節產能最大、技術最強的企業幾乎都是中國企業。前面提到的通威,在多晶硅原材料領域市占率達到25%,光伏電池出貨量已經連續七年全球第一,技術實力也十分領先,國外同行基本難以望其項背。的確,能在中國企業的“內卷”中幸存下來,國外競爭的那點小游戲又算得了什么?
據中國光伏協會,2023年,我國光伏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等主要制造環節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64%,行業總產值超過1.75萬億元。
2023年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達216.88吉瓦,同比增長148.1%。
事實上,中國新能源產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技術爆發期。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等一大批新能源技術加快迭代,在光伏領域,從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的各類電池技術近一兩年都有很大的發展,各家龍頭企業都在密集推出自己的技術路線,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中國的光伏企業十多來就是在歐美的聯手打壓中靠技術突破發展起來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11年歐美“雙反”,都是中國光伏技術變革的開端。十多年前的通威就是因為在多晶硅領域的生產技術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從而在光伏行業站穩腳跟并做強做大。據報道,通威最近又在兩大主流電池技術上出現突破,2023年以來連續七次刷新HJT組件功率的全球記錄,2024年又創造了一個TOPCon組件版型的功率記錄。這家企業的信條是:在行業熱潮時做好“過冬”的準備,在低谷期厚積薄發,為下一輪的行業變革升級做好準備。
技術創新是行業發展的推動力,中國光伏正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人類圍繞綠色電力的技術日新月異,新能源產業前途無量。如果說目前是遭遇了短期問題,長遠看,它們都將被人類社會發展大勢的車輪碾碎,或者被新質生產力的潮水淹沒。
通威“漁光一體”養殖基地。光能便被轉化成電能,提高空間利用率的同時,實現光伏發電與漁業養殖一體化的有機結合。
所以讓我們支持中國光伏產業,并且創造條件,讓具有競爭優勢的中國光伏企業走出當前市場過度競爭所造成的臨時階段性低谷,盡力保護這個產業的整體活力和健康,提升它們的集體國際競爭力。
當然,中國光伏行業掌握了定價權,也需要進一步強化標準建設和科技創新,形成發展合力,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縱隊,光伏一定會在人類未來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且這個角色將深深打上中國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