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作者:田晨怡
在通威
有這樣一群“響當當”的青年
他們以自信為翼
飛揚在夢想的藍天
他們以勇氣為劍
披荊斬棘,無懼前路挑戰
他們以才藝為筆
繪就多彩人生畫卷
在通威這片熱土上
他們正以獨特的風采
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展現出新時代中國青年、
年輕一代“通威人”的風采
今日
《通威人|“響當當”的青春力量》
系列報道
本期,帶您了解
永祥光伏科技范鴻元
如何在一次次考驗中迅速成長
01 掌控問題,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
與大部分新同學一樣
剛入職的范鴻元在惡補專業知識和技能中度過
轉正后兩個月
郵件正式通知讓他牽頭
攻關粘膠線痕西格瑪攻關項目
他的第一感受就是興奮
隨之而來的是信心
他終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也正巧
那時的粘膠線痕率增加得異常迅猛
急需得到改善
作為項目牽頭人的“毛頭小子”頂著壓力
風風火火的開始了行動
六西格瑪攻關需要我們轉換思想
以科學的數據分析代替以往常用的個人經驗
揭示出流程中的關鍵因素
在這個項目
他不僅要吃透每個因子的機理
還要屏蔽非關鍵因子的干擾
快速鎖定每個因子是否為關鍵因子
對于剛轉正的范鴻元來說
這無疑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
時間在緊鑼密鼓的數據采集中悄然流逝
中間有很多挑戰
但令他印象深刻的是
他一直認為膠水的用量
肯定是產生粘膠線痕的關鍵因子
當使用不同用量的膠水時
發現產生的結果有好有壞
但經過反反復復的排查,并沒有異常
心里那股不服輸的勁瞬間上來了
“既然沒辦法找到原因
那就讓數據來幫我找到原因”
不信邪的他,做了50多次的實驗
搜集了3000多根圓棒數據
事實證明膠水用量就是為非關鍵因子
是的,他被所謂的經驗誤導了判斷
但是正是此次實驗恰好證明了
膠水量減少對粘膠線痕無明顯影響
因此他優化標準減少10克膠水進行粘膠
每月還節省了17640元
每年可節省211680元
一次次成長
讓他對業務有了更全面的思考
也多了一份自信
在某次問題定位中
他發現可以減少干擾因子為切入點
通過降低端面平面度的數值
線痕率從5.05%降低3.22%
效果立竿見影
快贏改善的價值也得到了體現
有了這樣一個思路
其他工序也可按照相同的辦法進行
就這樣他按照過程圖查找了60個因子
根據機理篩選了39個因子
快贏改善了25個因子,分析了12個因子
改善了7個因子
袁中華總經理曾說過一句話: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這段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
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問題
哪怕是一個小問題
也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時刻保持“戒驕戒躁”的心態
問題的答案可能就在某些
我們認為的“不可能”中
粘膠線痕率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并沒有明顯下降
范鴻元絞盡腦汁也沒找到問題所在
直到有一天現場排查圓棒粘膠區域時
他發現一根圓棒的斜面比較大
雖然斜面均值是沒有多大變化
但難免會有個例跳出范圍
果不其然,依靠這“靈光一現”
范鴻元迅速鎖定關鍵因子
在海量數據中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就在查看圓棒端面斜度均值趨勢圖的時候
他發現有一個月的數據
總會有0.01毫米的上下浮動
0.01毫米是什么概念
0.01毫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十分之一
就是這個連我們屏氣凝神都無法看到的刻度
讓他找到了突破口——降低圓棒斜度
他與設備部人員快馬加鞭,立即行動
為了降低占比
針對篩選出來的產生斜面>1毫米占比多的機臺
逐一進行調整
同時在近一萬根棒子挖掘數據
決定將斜面大于>1毫米比例下降2%
這時候粘膠線痕率終于有了明顯的下降
這下降的2%
不過是下降了0.01毫米
可正是在與0.01毫米的較量過程中
范鴻元就像愚公移山
表面上看是一種無望的堅持
實則是對問題的深入挖掘和理解
最終線痕率從最初的5.05%
降到了5月的1.47%
今年6月,范鴻元在
萊茵改善提升項目結題匯報評比會上
收獲了第一名
他說這不僅是對他個人努力的認可
更是對團隊努力的認可
他在毫厘之間的計較
也讓我們讀懂了工匠之心
戒驕戒躁是自我沉淀的必由之路
全體干部員工只有深入踐行通威企業文化
保持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
用只爭朝夕的精神工作狀態
圍繞降本增效工作
“加厚過冬棉衣”、“儲備硬核武器”
在共同抗過漫長的寒冬之后
我們一定會迎來萬紫千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