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中華工商時報》報道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全聯新能源商會執行會長、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先生建議:“遵循成功發展經驗,支持經濟持續向好高質量發展”。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先生答記者問
劉漢元認為,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歷史,我國M2年增速大都保持在15%以上,其中1990-1996年保持在25%-42%之間,同期GDP增速為10%-15%;2001-2010年,M2增速為15%-20%,GDP增速維持在8%-14%,充分驗證了M2的適度高速增長是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條件。同時,去年我國CPI同比上漲2.1%,離政府工作報告中3%的年度預期有較大距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增速大都保持在8%-14%,CPI增速在3%-6%之間,個別年度超過10%,經濟運行總體良好。從全球看,過去30多年乃至更長時間,主要經濟體在快速發展階段,CPI都不會太低,當CPI接近或小于2%時,經濟通縮的特征就明顯表現。
劉漢元指出,一段時間以來全社會對流動性過剩的判斷,無異于將中國經濟的“冷病”誤診為“熱病”。一方面是受到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影響,認為中國M2增長太快,美歐等主要經濟體M2都小于其GDP,而中國的M2已經高達GDP的兩倍還多,隱藏著巨大風險。事實上,中國經濟四十年“摸著石頭過河”一路走來,始終伴隨著貨幣快速擴張的過程,不僅支撐了經濟高速增長,而且CPI一直控制在溫和上漲的范圍。另一方面,近年來房價快速上漲影響了對流動性的判斷,由于我國實行了全世界最嚴格的土地政策,開發商拿地必須通過招拍掛的極端方式去競價,再加上每次宏觀調控增加的成本及高額的土地增值稅,快速推高了房地產價格,產生了嚴重通貨膨脹的錯覺。
劉漢元建議,從當前看,持續釋放流動性,不斷滿足市場需求。一方面,充分認識我國經濟的巨大慣性,增強經濟自信,基于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加快釋放流動性,迅速匹配20%-30%的M2增速,緩解當前流動性持續不足問題;另一方面,考慮到經濟較大幅度下行趨勢有所遏止,但下行余波或將繼續傳導,建議一段時期內持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斷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充分認識到適度積極的CPI預期,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和助推劑,在宏觀調控時應積極引導和管理這一指標。
從長遠看,改革稅制、減稅輕負,讓企業輕裝上陣。改革稅制,清理重復稅費,分步降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稅率,未來五年每年降低1%,即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分別降至11%和20%,同時穩定稅收增速,使其五年零增長或不高于GDP的增速,真正讓利社會,激發市場活力,不斷做大稅基,讓減稅降負達到企業和國家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