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3
3月3日,通威集團全國兩會媒體見面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環球時報、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近百家國內外權威媒體齊聚一堂。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全聯新能源商會執行會長、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出席見面會,并與國內外媒體記者就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減輕光伏產業稅費負擔、釋放市場流動性、降低水產行業稅費負擔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交流。
通威集團全國兩會媒體見面會現場
明確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
制定更具前瞻性的發展目標
“明確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制定更具前瞻性發展目標”是本次媒體見面會交流的重點話題,對此,劉漢元主席表示,加快推進新一輪能源革命,控制全球氣候變暖、破解霧霾之困已迫在眉睫。然而,當前國家相關部門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未能從能源革命和國家戰略的高度,進行有效統籌規劃、科學引導產業發展,產業政策及發展目標難以滿足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2016年,國家有關部門針對可再生能源發展出臺三份重要規劃文件,為我國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設定了15%的奮斗目標,截止到2017年底,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已達到14.2%,已經非常接近2020年15%的目標。2007年,國家在規劃光伏產業發展目標時,提出2020年裝機總量達到180萬千瓦,此后歷經4次調整,最終確定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不低于1.1億千瓦。但截止2018年底,我國光伏裝機總量就已達1.7億千瓦。不難看出,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遠遠走在了規劃前面。因此,及時調整并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具有十分緊迫且重要的意義。
劉漢元主席現場回答媒體提問
劉主席指出,當前,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都紛紛制定并不斷提升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美國經濟總量最大、能源消費量最多的加州,2017年已提前3年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超過33%的目標,計劃到2030年一次能源50%以上來自可再生能源、2040年達到100%,并于去年9月再度立法將2030年的目標提前到2025年完成;德國2017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33.1%,計劃到2050年實現總發電中可再生能源占80%以上;法國計劃到2050年全國電力全部來自清潔能源。英國于2015年12月關閉了最后一家煤礦,并宣布近期將關閉國內所有的燃煤電廠,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開創煤電使用的國家,或將成為第一個告別煤炭的國家。上述國家無一例外,光伏發電都是其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每個國家使用的大都是中國制造的光伏產品。
針對以上問題,劉主席建議,堅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推動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指示,制定更積極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非化石能源占比2020年達到20%、2030年30%、2050年超過50%;制定具體可操作的配套實施方案,增強規劃執行的剛性;減免可再生能源稅費,加快我國能源轉型步伐。
減輕光伏發電企業稅費負擔
劉主席今年針對減輕光伏發電企業稅費負擔提出了具體建議,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劉主席表示,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具備了快速發展、實現能源根本轉型的總體條件。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應予鼓勵和扶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段時期以來,卻背負了沉重的稅費負擔,成為了阻礙行業不需要補貼、實現真正市場條件下平價上網并持續健康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人民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劉主席表示,長期以來,我國光伏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都被全額征收各項稅費,主要包括25%的企業所得稅、16%的增值稅及其附加,還有海域使用費、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房產稅等多種稅費。僅從光伏發電端來看,每度電負擔的稅費就已經達到1毛3分到1毛7分。同樣作為前期投資大、投資回報期長的水力發電項目,國家已制定并下發了多項增值稅減免政策。
2018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減稅降費的總體部署下,一系列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相繼出臺并有效實施,切實減輕了企業稅費負擔。但目前,光伏產業等應予以鼓勵和重點扶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僅享受到普惠性政策,未能明顯緩解綜合稅費負擔較重問題,亟待有產業傾斜導向的減稅降費政策出臺,推動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助力平價上網時代早日帶來,從而加快我國能源革命進程。
對此,劉主席建議,參照小型水力發電項目的增值稅繳納政策,將光伏發電項目納入按照3%征收率簡易征收范圍;實現企業利息成本進項稅可抵扣,并將光伏發電企業納入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還范圍;對光伏發電無補貼項目實行所得稅免稅政策。
遵循成功發展經驗
支持經濟持續向好高質量發展
針對路透社記者提出的釋放市場流動性相關問題,劉主席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分析其根本原因,M2增速持續減緩,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持續降低,市場流動性持續不足是根源所在。
路透社記者現場提問
劉主席指出,自2016年10月以來,貨幣供應持續收緊,M2增速一直呈下降趨勢。從我國及歐美的歷史數據看,M2增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的活躍度,與GDP增長呈正相關。我國過去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也充分驗證了M2的適度高速增長是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條件。自2017年四季度開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開始持續下滑,已從2017年1月的14.8%降至今年1月的10.4%。從社會融資規模維度分析,同樣表現出當前流動性持續不足。同時,實體經濟2A、3A難以取得所需貸款,證券市場持續低迷,2A、3A發債難以完成,一系列數據都集中表明流動性持續不足!因此,一段時間以來全社會對流動性過剩的判斷,無異于將中國經濟的“冷病”誤診為“熱病”。幾年來,針對流動性過剩出臺的系列措施,又進一步加重了“病情”。這無異于面對經濟下行,我們“掐住油管喊加油,捏住心臟叫使勁”。
劉主席表示,從當前看,持續釋放流動性,不斷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充分認識到適度積極的CPI預期,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和助推劑,在宏觀調控時應積極引導和管理這一指標;從長遠看,改革稅制、減稅輕負,讓企業輕裝上陣。
權威媒體就今年議案熱點聯合專訪劉漢元主席
劉漢元主席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
3月3日,隨著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2019年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劉漢元主席將以人大建議形式,積極關注社會熱點話題,后續我們也會持續報道劉主席兩會相關議案和活動,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