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七期
2022年9月,通威將迎來40歲生日。從眉山塘邊一艘小小漁船成長為馳騁瀚海巍巍巨輪,是什么讓通威能夠基業長青,延續讓人驚異的業績增速?近日,央視新聞《朝聞天下》走進通威太陽能金堂基地,聚焦通威以智能制造實力推動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光伏薈、光伏新觀察、能源嚴究院、華爾街見聞、《英才》雜志、尺度財經等行業媒體紛紛推出專題報道,深度解析通威40年來,是如何從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通威泗洪“漁光一體”基地
馮書遐/文
央視三度聚焦通威綠色發展
6月16日,央視新聞《朝聞天下》播出“各地出臺措施助企紓困 增強活力”報道,聚焦通威太陽能以智能制造實力助推區域調整產業結構,推動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央視已三度聚焦通威太陽能綠色發展實力和智能制造水平,充分展示了通威太陽能全球電池片環節領先地位。
央視報道指出,在這家太陽能電池片生產企業車間內,多條全自動智能制造生產線正在高效運轉,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產品品質。通威太陽能金堂基地副總經理翟緒錦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金堂基地現在已經實現了每道工序自動完成產品檢測,有異常情況發生時,MES系統會自動把報警信息直接發送到工程技術人員的手機上,提高問題解決的時效性。下一步計劃要做到設備對一些小問題能自動糾偏。
來自成都市經信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光伏產業規模已近200億元,以雙流和金堂為核心承載,集聚通威太陽能等20余家重點企業,加快打造以通威等企業為代表的千億級光伏產業集群。通威太陽能連續六年蟬聯電池片出貨量排名第一,充分彰顯了成都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實力。通威太陽能將加快推動“成都造”清潔能源產品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充分發揮成都中歐班列物流運輸優勢,在蓉建設輻射中國西部地區和面向歐洲市場的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生產基地,融入全球光伏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努力書寫領跑全球光伏產業的新篇章。
通威的三大企業基因
過去十多年來,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其中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目前已成為全球最經濟的能源生產和發電方式之一。
在光伏薈推出的《通威的基因》一文中,這樣寫道:精益求精,熱愛創新,有所不為是通威的三大企業基因。如果單獨拎出來,也許其他優秀的企業也具備一到兩點,但能同時具備上述三點的企業卻是鳳毛麟角,尤其是在狂熱浮躁的光伏產業。
央視播出通威太陽能金堂基地5G智能制造生產車間畫面
1982年,17歲的劉漢元主席剛從四川省水產學校畢業,被分配到眉山縣兩河口水庫漁場當技術員,在送技術下鄉的過程中,他發明了渠道金屬網箱流水養魚技術,以畝產十幾噸的成績打破了四川省單位面積產魚量的歷史紀錄。魚產量上來了,就需要大量魚飼料。1986年,20歲出頭的劉漢元主席辦起了西南地區第一個漁用配合飼料加工廠——眉山縣漁用配合飼料廠(科力飼料廠),這就是通威集團的前身。飼料行業由于門檻不高,競爭十分慘烈,產能過剩和市場飽和十余年如一日,這也逼迫通威煉出了超強的精益管理能力。
通威太陽能智能制造生產線
2006年,通威跨界進入光伏多晶硅制造領域,永祥多晶硅一期項目從啟動到投產僅用了1年時間,刷新了千噸級多晶硅建設工期普遍需要3-4年的歷史。2013年,通威通過并購賽維合肥工廠進入光伏電池制造領域,僅用2個月就恢復生產,1年時間就實現滿產并開始盈利。如今,通威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和光伏電池生產企業,形成農業和光伏雙主業的企業發展格局。
以通威太陽能電池公司為例,公司制定了非硅成本、A級率、轉換效率、單線產出、綜合能耗、產能利用率等幾十個生產技術指標,逐一與業內外最優秀的企業對標,力求每一項指標都做到最優。更令人驚嘆的是,通威的精益管理不僅涉及到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細節,甚至對園區花草修剪是否齊整,路面是否整潔,員工著裝是否標準也都不放過。如今,通威已連續6年成為全球產能最大、出貨量最大、盈利最多、成本最低、開工率最高、建設速度最快的光伏電池企業。
更高效,更精細,更快速,這也許就是通威“精益管理”文化的精髓,更是通威跨界在光伏產業取得成功的核心邏輯之一。
中國商界少有的“造鐘人”
一時的成功有其偶然性,長期的成功則有其必然性。通威成功的背后,離不開掌舵人劉漢元主席40年來的夙興夜寐。
在管理學著作《基業長青》中,作者提出“造鐘”和“報時”的概念,即高瞻遠矚的公司創辦人通常都是“制造時鐘”的人,而不是“報時”的人。
作者解釋稱,擁有強大的領導力,或身為魅力型領導者,好比是“報時”;而為公司構建卓越的組織,使公司經歷許多次產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榮,好比是“造鐘”。
能源嚴究院《通威四十不惑:從勝利走向勝利》一文中寫道,通威集團40年的歷程足以證明劉漢元主席是中國商界少有的“造鐘人”。他將他的商道哲學深深融入到公司的企業文化中。
在公司內部,劉漢元主席會不厭其煩地強調,“三分戰略,七分執行,沒有執行力,戰斗力就會一塌糊涂,效率也會極其低下,最終市場競爭力就會處于落后和淘汰的地步”。
劉漢元主席“造鐘”還體現在對年輕管理層的重視。在他眼中,通威是一個既老套又能夠充滿活力的公司。
“我自身要求很傳統、很死板、很規范,這是老套的地方,歷史上沉淀下來幾十年,基本上是這種文化為主流。當然我們也鼓勵創新,年輕文化有一定的施展空間。”劉漢元主席說。
活力自然來自于經營管理團隊的年輕化。據了解,通威董事中的60后很少,一線管理團隊基本上都是70后、80后,甚至90后。
“世界最后是年輕人的。在有條件、有可能的時候,我建議還是交給年輕人。年輕人總是有很多想法,很多沖勁、闖勁。”劉漢元主席說。而年輕化的管理團隊和管理理念,也將不斷為通威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一路走來,劉漢元主席創造的“誠、信、正、一”經營理念和“為了生活更美好”的發展愿景,看似簡單和樸素的話語,蘊含的卻是前瞻性的思考和管理智慧,它們構建了企業的精神文化,為通威的發展注入了靈魂,并成為了所有通威人內心的一種集體意志。
這背后所蘊含的是通威在四十年產業發展中,重視錯位競爭、協同發展的戰略思考,也是通威在四十年中能夠砥礪前行,不斷走向輝煌的核心要素。
“通威還要再戰40年,不,50年,甚至更久。”劉漢元主席笑言。屆時,通威或許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百年老店”,從現在的勝利繼續走向一場場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