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六期
德陽市通威第六中學的學生們2007年7月4日,由民建中央發起的“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成立,作為基金會十大項目之一的“思源·陽光計劃”,由通威集團捐贈5000萬元設立。2017年,時逢思源·陽光計劃10周年發展之年,也正值通威集團35周年華誕。回顧35周年歷程,通威一直秉承“追求卓越,奉獻社會”的企業宗旨,充分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積極發展公益項目,為社會造福謀利,取得了良好的反饋。
近日,本報記者兵分多路,對德陽市通威第六中學、成都大學通威樓,以及道孚女孩德吉青初等幾個“思源·陽光計劃”中的主要公益項目、捐助對象進行了回訪。在通威持續的關心和幫助下,他們已重獲力量,不斷茁壯“成長”,走向一派新生。
嶄新的德陽市通威第六中學校園回訪地點:德陽市通威第六中學
有一種感恩叫堅守
“通威為這里的孩子做了一件大好事”
6月1日,通威集團前往德陽市通威第六中學,慰問了學生,并送上了精心挑選的書包作為兒童節禮物。同時,本報記者也一同前往進行了探訪。
換上潔白的襯衣,對著鏡子捋捋頭發,抄著泛黃的課本站上講臺……這套“機械”的動作,蔣寧一做就是35年。盡管生活總像一個循環往復的圓圈,但他心存感恩——九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無情地奪走了孩子們的課堂,教學樓瞬間成為危樓。后來的臨時課堂在帳篷、公園、板房之間輾轉一年。
絕望之時,通威集團及時伸出援手,慷慨捐贈并援建了一所嶄新的學校。記者看到,用紅色磚墻修飾的新教學樓,有兩至三層樓高,這是為了更好的避險,為了抵御地震,新樓房的安全性能足以抵抗十級地震。“孩子們終于可以放心讀書了,通威為這里的孩子做了一件大好事啊!”蔣寧倍感謝意。
在通威的持續關注和關心下,學校從以前的500人規模,擴展到800人,一批批先進的教學儀器引進學校,實驗室、閱覽室和多功能室相繼開放;美術社、電子琴社、聲樂社……15個課外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優秀的教師紛至沓來,讓學校的教學質量不斷邁向新高。
2009年的春節,通威員工專程從成都趕到德陽,將年貨交到了每位老師手上。從此,雙方架起了一座信任與愛的溫暖橋梁。每年,全體師生都會到德陽通威參觀,了解制作飼料的工藝流程,感知通威的企業文化;每月,《通威報》都會準時發送到校園,供大家閱讀;通威特別設置專項基金,針對優秀師生建立激勵機制。
帶著對通威集團的認知欲,蔣寧特意上網瀏覽了通威集團的官網。2015年,他和學校老師還前往通威集團總部參觀,深入了解了通威崛起的歷史和“誠、信、正、一”的真正含義。“通威的成績,是靠勤奮打拼而來,是奉獻社會的反饋,這正是我堅守的理由,更是每一位學校師生必須秉承的信念。”
德陽市通威第六中學老師蔣寧回訪地點:成都大學通威樓
有一種感恩叫責任
“投入教育就是投資未來”
6月2日上午8點半,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成都大學第8教學樓陷入了寂靜中,大樓前的石碑上,“通威樓”三個大字格外醒目,向外界傳遞著大樓背后的故事。
在成都大學師范學院黨委書記肖紅的印象中,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都大學受災嚴重,通威集團高層領導冒著余震危險,實地查看了都江堰校區的受損情況,并迅速決定向成都大學捐贈300萬元,也是全國第一家直接向災區受損高校定向捐贈、支持高校重建的企業。“通威的及時捐贈充分反映了一個企業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企業領導人創業致富,不忘反哺社會。”肖書記說。
時任成都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的肖紅參加了通威樓的落成儀式,并參與了落成儀式的宣傳報道與策劃。“通威樓的落成儀式非常隆重,四川省、成都市的領導都參加了儀式,學校也非常重視,還專門開了籌備會。” 肖紅說。
肖紅表示,通威樓從設計到建設都是高起點,大樓落成后極大改善了成都大學的辦學條件,大樓地理位置優越,處于成都大學的正中心,設計非常大氣,1樓架空設計,2-7樓為教學樓,供全校學生使用,8樓為師范學院辦公樓,整棟大樓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周六周日經常爆滿。樓里還設立了休憩的咖啡館,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創業的場地。
2017年6月2日,成都大學師范學院黨委書記肖紅與通威樓合影回訪地點:南充
有一種感恩叫報答
“在外婆心里,這下我的將來就有著落了”
對大多數偏遠山區的孩子來說,“走出去”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青初選擇了一條更“辛苦”路,一個更“大”的夢。正是這份堅持,青初被通威集團關注,變成了她口中“幸運”的人。
青初與通威的緣分早已開始。在通威集團15周年慶典晚會上,青初就曾作為通威集團資助的小學——云波希望小學的優秀學生代表之一發言。
2012年,德吉青初小學畢業,并以全校第四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道孚縣第一中學遠程教育班。這個消息為全家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喜悅,但隨之而來的學費問題成為壓倒這家人的一塊“巨石”。
由于家庭的變故,青初從小就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這讓這個女孩更加懂事。五年前,當那塊“巨石”壓向這個家庭的時候,通威集團及時伸出援手,決定資助青初完成學業。“得知這個消息,外婆特別高興,她覺得我的將來就有著落了。”青初說。隨后,青初有機會來到通威總部。
回憶第一次見到通威的大樓,青初感覺好氣派,她也在心里許下愿望:“希望自己以后也像大樓里上班的叔叔阿姨一樣在城里生活,把外公外婆接出大山。”
這段經歷成為支撐青初加倍努力的動力之一。現在的青初,已是南充高級中學高二學生,為緊張的課程而忙碌著。在采訪中,能感到青初在話語中透露的陽光與善良。
如今青初半年才回家一次,但每次回到家都不忘給鄰居的弟弟妹妹講學校的生活,鼓勵他們好好讀書,以后去看更大的世界。
青初感慨地說,“如果沒有通威的幫助,我不可能走出村子,接觸這么多新奇的事物。通威給了我一種新生的力量,否則我可能就像村里的人一樣打工、種地,就不會是現在的我了。”
德吉青初受邀參加通威集團15周年慶典晚會
2017年5月,正讀高二的德吉青初·記者手記·
“長大后,我要成為通威的科學家”
采訪中,偶遇一位初二的小男孩。我問他,知道學校名字中的“通威”是什么意思嗎?他的回答有些“俏皮”:“聽爺爺奶奶說,通威飼料有營養,雞鴨吃了長得好。”所以在他的印象中,“通威”就成了好東西的代名詞。我問他,今后長大想干什么?他把手指搭在嘴上,露出一絲靦腆的微笑:“我想當一名科學家,而且是通威的科學家,這樣就能造出好多有營養的東西。”
德陽市通威第六中學學生籃球PK賽